故障现象
|
故障设置点
|
发动机不能起动
|
1.围绕端子控制、防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通讯方面。
2.围绕造成发动机控制模块不能进入工作状态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各种电源电路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连接器。
3.围绕造成发动机不能起动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相关控制模块、继电器、相关保险丝、起动机、线路及连接器、关键信号的输入。
4.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传感器、执行器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5.围绕燃油供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燃油泵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6.围绕点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点火系统电源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7.围绕进排气及真空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节气门驱动电机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|
发动机运行不良
|
1.围绕燃油供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喷油器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。
2.围绕点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点火线圈及点火器电源、控制模块、火花塞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3.围绕进排气及真空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、节气门位置传感器,节气门驱动电机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4.围绕电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|
故障现象
|
故障设置点
|
电源管理系统
|
1.围绕造成车身电气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相关电源、控制模块、继电器、保险丝、线路及连接器、关键信号的输入。
|
进入及起动许可系统
|
1.围绕进入及起动许可系统的供电、搭铁、通讯、控制模块及其相关电路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2.围绕无钥匙进入及端子控制系统、电源供给、信号传递、元器件自身及其电路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传感器、执行器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|
车身附件电路
|
1.围绕玻璃升降器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各个升降器开关、升降器电动机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2.围绕中控门锁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门锁功能开关、联锁开关、车门触摸传感器、车门天线、门锁电机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3.围绕后视镜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左右后视镜转换开关、调节开关、调节电机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4.围绕雨刮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雨刮调节开关、调节电机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5.围绕喇叭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喇叭开关、高音喇叭、低音喇叭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6.围绕自动空调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具体包括开关面板、主要温度传感器、执行器、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|
照明系统
|
1.围绕灯光和信号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各个故障点,包括远光灯、近光灯、示宽灯、制动灯、转向信号灯、危险信号警告灯、雾灯、倒车灯控制系统及其电路、信号输入(开关)、控制单元输出(灯泡、模块等执行器)、相关控制单元及其电源电路故障对系统的影响。
2.围绕驾驶室内部开关,面板灯照明系统,氛围灯照明的系统设置故障点,包括内部照明信号传递路径及经过的常规线路信号传递、总线传递信号、控制单元控制逻辑、MIB调节。
|
故障现象
|
故障设置点
|
低压供电不正常
|
1.围绕12V电源控制、防盗报警系统、车辆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低压供电不正常方面。
2.围绕造成仪表黑屏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各种电源电路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连接器。
3.围绕造成全车无电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相关控制模块、继电器、相关保险丝、唤醒车辆元件、线路及连接器、关键信号的输入。
|
车身电气设备功能异常
|
1.围绕车辆车身电气设备功能异常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电源及其搭铁线路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2.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传感器、执行器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3.围绕照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4.围绕防盗及门锁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5.围绕车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6.围绕座椅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7.围绕暖风空调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|
高压供电不正常
|
1.围绕高压供电不正常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电源及其搭铁线路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2.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传感器、执行器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3.围绕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4.围绕电机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5.围绕电机驱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6.围绕高压配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7.围绕热管理系统(电机/电池)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8.围绕数据通讯系统(电机/电池)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|
车辆无法正常行驶
|
1.围绕车辆无法正常行驶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电源及其搭铁线路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2.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传感器、执行器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3.围绕电机驱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4.围绕减速器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5.围绕主动安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6.围绕驻车制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7.围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|
车辆无法充电
|
1.围绕车辆无法充电的故障现象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电源及其搭铁线路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2.围绕相关控制系统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控制模块、传感器、执行器上,具体包括相关控制模块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线路及插头连接。
3.围绕充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置故障。
|
故障现象
|
故障设置点
|
线路连接故障
|
围绕线路连接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整车线束、环境感知传感器连接线束、AGX连接线束、网线、显示器连接线、电源线等线路故障。包括线路断路、线路电阻过大(即串电阻)、插头端子缺失或损坏、线路对正电搭铁、线路对地搭铁、单个元件插头上线路窜线等故障。
|
器件功能故障
|
围绕器件功能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环境感知传感器、底盘控制执行机构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元器件功能异常故障。包括对开关、保险丝、继电器、传感器等,插头松动或脱落,元件装配故障,元件型号错误等故障。
|
网络通讯故障
|
围绕网络通讯故障现象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车辆联网控制、常规车载网络、先进车辆网络通信、4G无线网络、V2X等技术设置网络通讯故障。包括有线以太网、通讯模块、串行通讯、无线通讯、通讯干扰等故障。
|
软件运行故障
|
围绕软件运行设置故障,故障主要设置在感知传感器参数设置与标定、软硬件连通、ADAS功能测试仿真系统、地图录制、监控云平台网联、控制参数设置等软件运行异常故障。包括文件设置错误、软件选择错误、操作系统错误、软件缺失、驱动错误、兼容性错误等故障。
|
|
|
MAX 30 Marks
满分100分,占总分权重30%
|
|
故障现象描述
|
|
配分
|
扣分
|
判罚依据
|
|
|
|
||
可能的故障原因
|
|
|
|
|
故障点和故障类型确认(同时需要在维修手册上指出故障位置)
|
※注明测试条件、插件代码和编号,控制单元针脚代号以及测量结果
※电路图上指出最小故障线路范围或故障部件
|
|
|
|
作业内容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A1
|
利用现场提供的示波器,显示怠速时,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电压波形,并在下列的格子中绘制波形图(包括时间、电压和正确的刻度)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在下面绘制波形图
问题:根据上方测试绘制的波形图,回答下列问题。
Q1,测试波形是否正常? YES□ NO□
Q2,若不正常,您需要利用箭头,在上方绘制的波形图中标出不正常的位置并进行检查/维修。
|
选手参赛号
|
|
现场裁判签字
|
|
裁判长抽审
|
|
|||
统分裁判签字
|
|
核分裁判签字
|
|
竞赛监督签字
|
|
|||
设备型号
|
|
比赛时间
|
120分钟
|
实际用时
|
|
|||
序号
|
项目
|
评分点
|
说 明
|
配分
|
得分
|
|||
A1
|
健康与
安全
(20分)
|
作业准备
|
□未安装车辆挡块
□未安装尾排通风管
□未安装车外三件套或安装位置不正确的
□操作中翼子板布、格栅布自行脱落的
□车内四件套(方向盘、座椅、脚垫、换挡杆)少铺或未铺或撕裂的
□未完全落下驾驶员侧车窗的
|
3
|
|
|||
人物安全
|
□初次起动未请示裁判而直接起动发动机
□每次起动发动机的时间超过10秒钟,或者连续起动发动机超过3次
□选手佩戴尖锐饰物,未穿安全鞋
□在检查拆装蓄电池、或运转的发动机附近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
|
2
|
|
|||||
设备使用
|
□未正确进行万用表校零检查,主要包括万用表表笔的连接、档位的选择
□未正确连接仪器、仪表和测试设备到车辆的,主要包括万用表和示波器检测探针的连接(特别是禁止黑色表笔连接到电源正极)
□未正确操作车辆到测试条件而直接进行测试的,主要包括对车辆的操作是否能正确服务于测试目的
|
1.5
|
|
|||||
操作规范
|
□断开各模块插头时,未断开蓄电池连接
□完成所有任务后,按规定力矩紧固蓄电池极桩
□未正确进行机油和冷却液液位检查而直接起动发动机的
□测试完成后未恢复车辆的,主要包括拆卸下的部件未正确安装的、点火等其它开关未正确复位的
|
2
|
|
|||||
安全操作
|
□操作过程中,对测试设备和车辆可能构成损坏而被裁判制止的
□未规范操作造成车辆保险丝烧掉
□故障点错误判断累积达到5次
否决项:选手损坏车辆或设备,取消比赛资格
|
10
|
|
|||||
5S规范
|
□仪器、工具、零件跌落或摆放凌乱的
□每次测试完成后,测试设备未合理归位的,主要包括设备和工具随手放在发动机舱或地面等不合适的位置、设备使用完成后未关闭电源
□未恢复工位到原标准工位布置状态的
|
1.5
|
|
|||||
A2
|
发动机
无法起动
(40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J906的触点损坏(以下具体故障点和类型结合比赛车型以及维修资料进行验证确定)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元件的损坏部位
|
2
|
|
|||||
维修:正确测量并更换J906
|
□对更换的J906进行正确测量、展示
|
2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SB23/30A保险丝至起动机50电阻过大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,并测量阻值(800Ω左右)
|
2
|
|
|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2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SB17保险丝损坏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保险丝位置
|
2
|
|
|||||
维修:正确选择、测量并更换SB17/7.5A保险丝
|
□由选手自行选择正确的保险丝
|
2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J623/T91/50至J519/T73a/14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
|
2
|
|
|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2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J757线圈损坏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元件的损坏部位
|
2
|
|
|||||
维修:正确测量并更换J757
|
□对更换的J757进行正确测量、展示
|
2
|
|
|||||
A3
|
发动机
运转不良
(32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1缸火花塞无间隙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展示损坏部位
|
2
|
|
|||||
维修:正确更换新火花塞,并按规定力矩拧紧
|
□选手须查询维修手册,告知裁判拧紧力矩:30Nm
|
1
|
|
|||||
维修:正确安装点火线圈和搭铁线,并按规定力矩拧紧
|
□选手须查询维修手册,告知裁判拧紧力矩:点火线圈固定螺丝:10N.m,接地线固定螺丝:8N.m
|
1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N276/T2f/2至J623/T105/92电阻过大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,并测量阻值(800Ω左右)
|
2
|
|
|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2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GX3/T6e/4至J623/T105/34线路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故障区间
|
2
|
|
|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2
|
|
|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
|
|
|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3
|
|
|||||
诊断:N532/T2rp/2至TMOM/ T8cj/2电阻过大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,并测量阻值(100Ω左右)
|
2
|
|
|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2
|
|
|||||
A4
|
波形测量
(8分)
|
正确测量并绘制波形:
怠速时进气凸轮轴位置传感器(G40)的信号电压波形
|
□波形清晰,X-Y坐标值正确。
|
4
|
|
|||
□正确回答表中的问题
|
4
|
|
||||||
合 计
|
100
|
|
|
|
MAX 20 Marks
满分100分,占总分权重20%
|
|
故障现象描述
|
|
配分
|
扣分
|
判罚依据
|
|
|
|
||
可能的故障原因
|
|
|
|
|
故障点和故障类型确认(同时需要在维修手册上指出故障位置)
|
※注明测试条件、插件代码和编号,控制单元针脚代号以及测量结果
※电路图上指出最小故障线路范围或故障部件
|
|
|
|
选手参赛号
|
|
现场裁判签字
|
|
裁判长抽审
|
|
||
统分裁判签字
|
|
核分裁判签字
|
|
竞赛监督签字
|
|
||
设备型号
|
|
比赛时间
|
60分钟
|
实际用时
|
|
||
序号
|
项目
|
评分点
|
说 明
|
配分
|
得分
|
||
B1
|
健康与
安全
(20分)
|
作业准备
|
□未安装车辆挡块
□未安装尾排通风管
□未安装车外三件套或安装位置不正确的
□操作中翼子板布、格栅布自行脱落的
□车内四件套(方向盘、座椅、脚垫、换挡杆)少铺或未铺或撕裂的
□未完全落下驾驶员侧车窗的
|
3
|
|
||
人物安全
|
□初次起动未请示裁判而直接起动发动机
□每次起动发动机的时间超过10秒钟,或者连续起动发动机超过3次
□选手佩戴尖锐饰物,未穿安全鞋
□在检查拆装蓄电池、或运转的发动机附近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
|
2
|
|
||||
设备使用
|
□未正确进行万用表校零检查,主要包括万用表表笔的连接、档位的选择
□未正确连接仪器、仪表和测试设备到车辆的,主要包括万用表和示波器检测探针的连接(特别是禁止黑色表笔连接到电源正极)
□未正确操作车辆到测试条件而直接进行测试的,主要包括对车辆的操作是否能正确服务于测试目的
|
1.5
|
|
||||
操作规范
|
□断开各模块插头时,未断开蓄电池连接
□完成所有任务后,按规定力矩紧固蓄电池极桩
□未正确进行机油和冷却液液位检查而直接起动发动机的
□测试完成后未恢复车辆的,主要包括拆卸下的部件未正确安装的、点火等其它开关未正确复位的
|
2
|
|
||||
安全操作
|
□操作过程中,对测试设备和车辆可能构成损坏而被裁判制止的
□未规范操作造成车辆保险丝烧掉
□故障点错误判断累积达到3次
否决项:选手损坏车辆或设备,取消比赛资格
|
10
|
|
||||
5S规范
|
□仪器、工具、零件跌落或摆放凌乱的
□每次测试完成后,测试设备未合理归位的,主要包括设备和工具随手放在发动机舱或地面等不合适的位置、设备使用完成后未关闭电源
□未恢复工位到原标准工位布置状态的
|
1.5
|
|
||||
B2
|
电源管理系统
(16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6
|
|
||||
诊断:SA1保险丝损坏(以下具体故障点和类型结合比赛车型以及维修资料进行验证确定)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保险丝位置
|
4
|
|
||||
维修:正确选择、测量并更换SA1/125A保险丝
|
□由选手自行选择正确的保险丝
|
4
|
|
||||
B3
|
进入及起动许可系统(16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6
|
|
||||
诊断:E378/T6as/4至238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
|
4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4
|
|
||||
B4
|
车身附件电路
(24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J519/T73c/14至J965/T40/26电阻过大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,并测量阻值(500Ω左右)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3
|
|
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J386/T32/30-E711/T10l/8线路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故障区间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3
|
|
||||
B5
|
照明系统
(24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SC8插座下游-EX1/T4di/2电阻过大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,并测量阻值(570Ω左右)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3
|
|
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J519/T73c/8-MX4/T8bh/5线路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故障区间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3
|
|
||||
合 计
|
100
|
|
|
|
MAX 30 Marks
满分100分,占总分权重30%
|
|
故障现象描述
|
|
配分
|
扣分
|
判罚依据
|
|
|
|
||
可能的故障原因
|
|
|
|
|
故障点和故障类型确认(同时需要在维修手册上指出故障位置)
|
※注明测试条件、插件代码和编号,控制单元针脚代号以及测量结果
※电路图上指出最小故障线路范围或故障部件
|
|
|
|
选手参赛号
|
|
现场裁判签字
|
|
裁判长抽审
|
|
||
统分裁判签字
|
|
核分裁判签字
|
|
竞赛监督签字
|
|
||
设备型号
|
|
比赛时间
|
60分钟
|
实际用时
|
|
||
序号
|
项目
|
评分点
|
说 明
|
配分
|
得分
|
||
C1
|
健康与
安全
(20分)
|
作业准备
|
□未检查设置隔离栏
□未设置安全警示牌
□未检查灭火器压力值(水基、干粉)
□未安装车辆挡块
□未安装车外三件套或安装位置不正确的
□操作中翼子板布、格栅布自行脱落的
□车内四件套(方向盘、座椅、脚垫、换挡杆)少铺或未铺或撕裂的
□未完全落下驾驶员侧车窗的
|
4
|
|
||
人物安全
|
□未检查绝缘手套,测量高压部分线路未佩戴绝缘手套,裁判制止并重新佩戴
□未检查防电池电解液酸碱性手套外观损伤,触碰电池包部分未佩戴防电池电解液酸碱性手套
□未检查护目镜外观损伤,测量高压部分线路未佩戴护目镜
□未检查安全帽外观损伤,车辆底部作业未佩戴安全帽
□未检查确认电子手刹和档位的
□上高压电时向裁判报告
|
3
|
|
||||
设备使用
|
□未选择正确的绝缘测试仪(本项如果错误,绝缘测试均不得分)
□初次使用未正确进行万用表检查(本项如果错误,高压端测试均不得分)
□未正确连接仪器、仪表和测试设备到车辆的,主要包括万用表和示波器检测探针的连接(特别是禁止黑色表笔连接到电源正极)
□未正确操作车辆到测试条件而直接进行测试的,主要包括对车辆的操作是否能正确服务于测试目的
|
2
|
|
||||
操作规范
|
□断开各模块插头时,未先关闭点火开关,再断开蓄电池负极,并对蓄电池负极进行防护;断开高压插头没有验电。
□完成所有任务后,按规定力矩紧固蓄电池极桩
□测试完成后未恢复车辆的,主要包括拆卸下的部件未正确安装的、点火等其它开关未正确复位的
|
1.5
|
|
||||
安全操作
|
□操作过程中,对测试设备和车辆可能构成损坏而被裁判制止的
□未规范操作造成车辆保险丝烧掉
□故障点错误判断累积达到3次
否决项:选手损坏车辆或设备,取消比赛资格
|
8
|
|
||||
5S规范
|
□仪器、工具、零件跌落或摆放凌乱的
□每次测试完成后,测试设备未合理归位的,主要包括设备和工具随手放在车辆或地面等不合适的位置、设备使用完成后未关闭电源
□未恢复工位到原标准工位布置状态的
|
1.5
|
|
||||
C2
|
低压供电和车身电气设备不正常
(32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6
|
|
||||
诊断:IG1(IR02)继电器插座线路86至IP23/15线路之间断路(以下具体故障点和类型结合比赛车型以及维修资料进行验证确定)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
|
4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4
|
|
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6
|
|
||||
诊断:IP22a/3至IF01下游插座之间线路电阻过大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,并测量阻值(1000Ω左右)
|
4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电阻过大线路
|
4
|
|
||||
C3
|
高压供电不正常
(24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主继电器(ER05)触点不闭合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元件的损坏部位
|
3
|
|
||||
维修:正确测量并更换ER05
|
□对更换的ER05进行正确测量、展示
|
3
|
|
|||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EF19下游插座至CA66/50线路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故障区间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3
|
|
||||
C4
|
车辆无法正常行驶
(12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CA67/86-CA44b/4与CA67/96-CA44b/1线路对调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中指出故障区间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对调的线路
|
3
|
|
||||
C5
|
车辆无法充电
(12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2
|
|
||
故障原因分析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分析出可能的故障原因
|
4
|
|
||||
诊断:BV10/55~中间铰接点线路断路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□在电路图上指出故障区间
|
3
|
|
||||
维修:测量并展示修复后的线路连接情况
|
□由裁判恢复断路的线路
|
3
|
|
||||
合 计
|
100
|
|
|
|
MAX 20 Marks
满分100分,占总分权重20%
|
|
任务内容
|
数据记录
|
配分
|
扣分
|
判罚依据
|
线控底盘读取与调测
|
目标转向值:( )
|
/
|
/
|
/
|
目标ID:( )
|
/
|
/
|
/
|
|
数据帧:( )
|
|
|
|
|
故障诊断与排除
|
故障现象描述:
|
|
|
|
故障点和故障类型:
|
|
|
|
|
驾驶辅助系统的标定与测试
|
相关标定参数的记录:
|
|
|
|
虚拟仿真测试
|
电脑自动导出报告
|
|
|
|
录制地图
坐标信息的确定
|
起点坐标:经度( °)纬度( °)
|
|
|
|
终点坐标:经度( °)纬度( °)
|
|
|
|
|
交通信号灯坐标:经度( °)纬度( °)
|
|
|
|
|
停止线坐标3个
( X: Y: )
( X: Y: )
( X: Y: )
|
|
|
|
选手参赛号
|
|
现场裁判签字
|
|
裁判长抽审
|
|
||
统分裁判签字
|
|
核分裁判签字
|
|
竞赛监督签字
|
|
||
设备型号
|
|
比赛时间
|
120分钟
|
实际用时
|
|
||
序号
|
项目
|
评分点
|
说 明
|
配分
|
得分
|
||
D1
|
健康与
安全
(20分)
|
作业准备
|
□未检查设置隔离栏
□未设置安全警示牌
□未检查灭火器压力值(水基、干粉)
□未逐一检查车身上8个电源开关和车尾电源灯
|
2
|
|
||
人物安全
|
□未检查安全帽外观损伤,车辆底部作业未佩戴安全帽
□环绕车身一周做外观检查,报告检查结果
|
2
|
|
||||
设备使用
|
□初次使用未正确进行万用表检查
□未正确连接仪器、仪表和测试设备到车辆的
|
2
|
|
||||
操作规范
|
□检查前未用千斤顶支起车辆离开地面(车轮离地间隙不超过5cm),使用举升设备举升后轮时支撑点不在指定位置(车身的承重架上,支撑点处有箭头)
□未检查遥控器急停开关是否有效
□未检查前防撞条急停开关是否有效
□未检查车辆左急停开关是否有效
□未检查车辆右急停开关是否有效
□未检查车辆后急停开关是否有效
□未进行车辆驱动检查
□未进行车辆制动检查
□未进行车辆转向检查
|
4.5
|
|
||||
安全操作
|
□操作过程中,对测试设备和车辆可能构成损坏而被裁判制止的
□未规范操作造成车辆保险丝烧掉
□故障点错误判断累积达到3次
否决项:选手损坏车辆或设备,取消比赛资格
|
8
|
|
||||
操作规范
|
□仪器、工具、零件跌落或摆放凌乱的
□每次测试完成后,测试设备未合理归位的,主要包括设备和工具随手放在车辆或地面等不合适的位置、设备使用完成后未关闭电源
|
1.5
|
|
||||
D2
|
车辆底盘CAN通讯调试
(3分)
|
数据解析
|
□数据帧填写不正确
|
1
|
|
||
动作执行
|
□前轮未按照设定进行转向动作
□后轮未按照设定进行驱动动作
|
2
|
|
||||
D3
|
故障检测与排除(20分)
|
故障现象描述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故障现象
|
1/个
|
|
||
诊断:毫米波雷达损坏(以下具体故障点和类型结合比赛车型以及维修资料进行验证确定)
|
□在选手报告单上正确记录
|
2/个
|
|
||||
维修:更换毫米波雷达
|
□对更换的毫米波雷达进行正确测量、展示
|
1/个
|
|
||||
D4
|
驾驶辅助系统标定与测试(13分)
|
例:激光雷达的标定与测试(具体标定与测试内容结合比赛车型以及维修资料进行验证确定)
|
□未测量激光雷达偏转角度并记录
|
13
|
|
||
□未进行激光雷达四元数计算并配置
|
|
||||||
D5
|
智能化功能验证(10分)
|
智能化功能验证
|
系统自动打印生成评分表,得分为:
系统评分*0.1
|
10
|
|
||
D6
|
综合道路测试(34分)
|
地图录制
|
□未正确启动GPS、IMU、激光雷达、定位模块(localization);
|
4
|
|
||
□未判别定位正常;
|
|
||||||
□未进行完整地图录制;
|
|
||||||
□未成功加载录制地图
|
|
||||||
坐标信息记录
|
□起点坐标未按照实际进行记录;
|
4
|
|
||||
□终点坐标未按照实际进行记录;
|
|
||||||
□交通信号灯坐标未按照实际进行记录;
|
|
||||||
□停止线坐标未按照实际进行记录;
|
|
||||||
综合道路测试(具体功能测试项目结合比赛车型以及维修资料进行验证确定)
|
□车辆行驶过程中除转弯时,其他位置压车道线
|
26
|
|
||||
□车辆行驶过程中,未完成停障功能;
|
|
||||||
□车辆行驶过程中,未完成避障功能;
|
|
||||||
□车辆行驶过程中,未完成红绿灯停/驶功能;
|
|
||||||
□车辆行驶过程中,在非功能测试区,发生停障、避障、红绿灯停/驱功能的
|
|
||||||
□车道保持功能,未车辆正常自动启停
|
|
||||||
□车道保持功能,车辆沿S弯不压线行驶或冲出车道
|
|
||||||
□V2V功能,车辆在目标靶车标记点停止
|
|
||||||
合 计
|
100
|
|